经过多年市场培育,住房租赁市场化、专业化、机构化程度不断提高,已成为缓解人们租房问题的重要力量。伴随我国租赁人口的壮大,租赁市场迎来新的挑战,进入2021年,住房租赁正在不断变革,主要表现为:
居住产品更加丰富化
以改善城市青年租住体验为使命的长租公寓发展至今,始终离不开对产品与服务的深耕,伴随着公寓业务的发展,安歆公寓、可加公寓等品牌公寓相继推出新居住产品满足租客需求,例如安歆集团根据深耕员工住宿行业七年的运营经验,于今年3月将产品升级到5.0版本,着重优化了安全、美观、好用、耐用、私密性等方面。与以往相比较,租赁市场现阶段的产品升级更加人性化,搭载智能化应用,让租客拥有了更高品质的居住体验。
而围绕特定人群的细分产品市场的拓展更是各家品牌的必争之地。从白领公寓一家独大到蓝领公寓、人才公寓、服务式公寓、大型租赁社区等细分市场、细分品类百花齐放,住房租赁供给端的产品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。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,2021年将有约50个大型租赁社区开业。这或许会成为住房租赁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信号。
行业收并购持续进行长租公寓开启寡头之争
回顾近年来的长租公寓行业,并购是一大关键词,与行业早期收并购对象多为中小型玩家不同,现阶段的收并购已经变为头部玩家收购第一梯队大型玩家,且向供应链蔓延。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长租公寓第一阶段的“群雄并起”已经结束,第二阶段的“寡头之争”仍将持续。
资本寒冬,暴雷频发,市场陷入动荡,加之疫情导致出租率下降,2020年的长租公寓步履维艰,行业优胜劣汰持续加深,这也进一步加速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。
另一方面,一系列收并购事件再次印证了住房租赁行业的强资源属性,只有懂运营、擅于资源整合、有强大资金支持的企业才能走的更远。
而从根本来讲,对于公寓玩家们,终极难题和目标并不是扩张和跑马圈地,而是能否实现规模化盈利。这个难题还有待场上玩家继续思考。
住房租赁政策倾斜加剧长租房迎来高光时刻
长期以来,我国商品房买卖与租赁失衡,人口净流入大的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租赁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错配,整体数量不够、适合的“居住空间”不够是其中突出矛盾,从供给端供应更多R4、集中用地与住宅产品成为解题首选之策。
自“十九大”起,“租售并举+地方政策”推动了开发商“竞自持拿地”,众多住宅用地出让条件中包含“15%自持面积用于租赁(R4用地)”。如今,上海市各大房企自持住宅面积已累计约达200万方。越来越多的大型租赁社区带着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的使命为租而建,引领住房租赁市场的新一轮增长。
除了租赁用地外,近年来集体用地供应也持续加码,北京作为我国首批13个“集体土地租赁试点城市”之一,不断加大租房建设力度,推进进度与成效最为显著:已累计开工41个项目,可提供房源约5.5万套。
不止于此,住房租赁还在今年“两会”期间迎来了高光时刻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通过增加土地供应、安排专项资金、集中建设等办法,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,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,降低租房税费负担,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、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。
为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,#降低租房税费负担#成为热搜话题。据悉,这是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础上,两会中首次提及对大城市住房问题的关注。这对于今年各大城市的房地产政策和市场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。
此外,民进中央、民建中央提交的提案也同时聚焦到了住房租赁市场,两份提案同时建议要增加租赁住房供给、给予适当税收优惠、建立行业准入门槛、严格监管“租金贷”等建议。
住房租赁是关系到广大新市民租房的民生问题,其一路发展一直沐浴政策春风。此次“两会”上的超强曝光,无疑将住房租赁的政策导向推向更高位置。未来,更多利好政策也将陆续落到实处。